close

古又文/國際知名服裝設計師

編按:2009年紐約Gen Art設計大獎的「台灣之光」古又文,在國內外時尚圈,引發一陣強勁不墜的風潮。如何養成創意?以下是他對台灣與英國設計教育的親身觀察。

 我回台灣後不少念服裝或織品的學生問我,到底台灣跟英國的設計教育有什麼不同?聖馬汀到底厲害在哪裡?我也在此寫下我的觀察,希望能回答一些人的疑惑。

 我自己的觀察是,台灣的設計教育比較重視「技術」的養成,而聖馬汀則強調「創意」能力。台灣的服裝教育中,技術與理論課程占很高的比例,某種技術有固定的課程可以選修學習,因此只要修過相同的課程,八九不離十,每位學生都可以學到相同的技術。相反的,聖馬汀不論大學或是研究所少有專門的技術課程,專業技術則根據自己的需要向助教求援,請助教指導,(聖馬汀的針織助教都很nice喔!)因此「主動的學習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英國看到許多設計師或學生,雖然懂得的技術不多,但都會將所知的技術以「創造力」做最大程度的發揮,把僅有的技術發展到極限。例如,馬克.費斯特(Mark Fast)這個聖馬汀畢業的針織設計師,他的作品從大學、研究所再到後來的創業系列,都是「彈性紗線」與「部分編織」的變化變化再變化,發揮一種技術到極限後建立品牌的signature(簽名般的獨特風格),所以在英國時裝界,看到用「部分編織」與「彈性紗線」織造的極貼身針織衫就會自然想到:「喔喔,這是Mark Fast風格對吧!」

 在台灣接受設計教育可以學到十分扎實的技術,如果再配合上創意與想像力,應該就不用思考「國外的月亮有沒有比較圓」這種問題。因為,不論國內或國外的月亮都是「一樣圓」;不論國內或國外的設計,都一樣需要技術與創意兩者的結合;不論在這地球的哪個角落學設計,「能巧妙結合技術與創意兩者」的人應該都會是不錯的設計師吧!(本文摘自《不讓殘酷的神支配:古又文的創作與人生》,時報 2010年7月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itoworld 的頭像
    zitoworld

    迷失在的南極大陸的台灣黑熊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