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四、平台創業會不會成為一個趨勢?在平台上創業能不能長出一個平台性的公司,我們知道國外長出了類似的公司,想聽聽凱文凱利對平台創業是一個什麼樣的判斷?

 

凱文凱利:實際上在矽谷的風投行業當中,有一些創業的公司,這些風投就會問這些創業的公司,你們開發的是個新的功能,還是你們要建立起來一個新的公司,還是說你們要開發的是新的產品,還是要建一個新的平台。所有人想要做的似乎都是一個平台,很少人想要去做一個公司,有很多人想要運用其他人開發出來的平台,只是自己加上一些新的功能。我覺得在這裡,你要利用一個平台,能夠開發出來一些新的應用,或者說在別人的平台上可以應用的新的產品,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個新的業務。如果你自己開發平台會非常複雜,如果你是一個新創業的人,更好的是開發出來一個新的產品,拿到別人的平台上去賣,但這實際上有一個業務的架構在這兒。

我不知道馬化騰先生怎麼看這個問題?你會不會介意在騰訊上長出一個小騰訊?

馬化騰:其實我們現在看好,尤其是美國變化很快,比我們十幾年前做網路企業的時候整個環境有利很多了,不需要一個帳號體系,用 Facebook 的帳號也好,或用其它的成熟的帳號就可以使用。再一個是後端的支撐,比如雲的平台,對存儲,對數據中心的訪問,不需要做很大的投資就可以租用服務,而且性能非常好。現在開發的環境和發布應用也有很好的途徑,像 Facebook 開放的平台,像手機蘋果的很多平台,一個人的一個產品發布之後,可能非常受歡迎,一夜之間上百萬人下載使用,這個已經比過去好很多了。所以,我們看到有很多新的小公司或個人遊戲的創意和產品能夠很快的實現,新的創意層出不窮,這是一個大的變化趨勢。也就是說這個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不是說你願意不願意的問題。

在中國來說,我們的平台級的開放比國外晚一些,但是在去年包括騰訊在內很多家網路公司,也走了這樣的開放之路,也希望整個社區的服務更加完善,更加有吸引力。對於平台公司來說,它的成敗在於平台受不受歡迎,而不在於它具體的哪個服務是不是受歡迎。對騰訊來說,我們是很清晰的,尤其是我們的整個社交網站,其實有大量的應用幾乎全部由外部開發,剛剛起步的時候有幾款是我們自己開發的,包括我們內部做遊戲的部門也想自己做,最後他們自己也覺得不適合,很多應該是由外部的公司去做。所以,我們基本上主要內容的提供是由外部開發提供,有的是有合作,有的是有少量的投資。這個過程中很多細微的問題,比如如何適應海量用戶群開發應用,我們會給這些外部公司提供大量的幫助,也包括支付,因為最終要讓開發者掙到錢,而不是叫好不叫座。這當中會有一些坎坷,包括內部會有不少聲音,這個會對公司有威脅,但最後還是認為這個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主持人:假如給平台上創業者的一句忠告是什麼?

馬化騰:首先它的競爭對手不是平台,而是跟他一樣的開發商,我現在很多開發商一來就是跟平台做 PK,他忘了周圍的人。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做出獨特的產品,紅海中怎麼做出藍海的特色。

  • 五、中國的下一個騰訊、下一個百度、下一個阿里巴巴在哪裡?

 

凱文凱利: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確定的一點,通常來說會有一些顛覆性的公司是從行業外部突然出現的。剛才我們談到了壟斷,實際上 IBM 一直是做電腦的,在主機這個行業沒人能夠打敗 IBM,打敗 IBM 的最後是微軟。在軟體行業沒人打敗微軟,結果是 Google 打敗了微軟,Google 又是做搜索的,Google 最後又被 Facebook 打敗了,Facebook 又是一個社交網站。下一個騰訊是誰,肯定不會是在騰訊這個業務行業,比如說在支付領域的公司,它需要有自己的優勢,在另外一個行業有自己的優勢,就好像今天的 Facebook。確實很難注意到它,它肯定不在這個行業,但是它會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主持人:請問馬化騰先生,你自己有沒有半夜睡不著,或者半夜驚醒,你自己有沒有下一個騰訊的擔心或者關注?

馬化騰:有思考,但沒有像你描述的這麼細節。我非常贊同凱文凱利這樣的,因為我要試圖客觀,要顛覆的一定不是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同一個產業,這個產業好像是重兵把手,很難完全從同一個路徑上挑戰,甚至也沒有必要。但是一定會從大家不注意的地方,從另一個角度解決用戶很大的需求,可以利用一些科技的創新,利用終端的一些變化,也可能有硬件的結合,也可能跟傳統的某一個領域結合,這都是很有可能的,它的挑戰一定不是說它一來就跟你打的,往往不知不覺成長到很大的時候才發現用戶的時間、金錢和注意力會花在另外一種服務身上,才覺得他們之間好像是有競爭關係。大家可能老是在環視周圍的人,不是你真正的競爭對手,也不是你應該特別擔心的,更多應該往前看,拋開競爭的話題,想想未來的產業趨勢是什麼,自己把一個創業公司的壓力先放下,不要有包袱。不能像柯達先發明的數位相機,應該鼓勵自我革命,甚至是內部的競爭,一定程度上是有好處的。

剛剛提到了微信的例子,看似是競爭,但實際上是一種演變,你不去做的話,這個領域本身可能就會發生變化。我們幸運的是,從 SNS 到微博,不同緯度,我們都希望能盡量跟隨這個潮流去成長,現在我們做的領域已經不是十年前的領域了,一定是在變化。

  • 六、假如凱文凱利到中國來創業,你會選擇什麼樣的行業?

 

凱文凱利:我非常感興趣的是資訊科技,它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影響,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很多社會都趨於老齡化,中國現在的獨生子女政策,也造成了家裡一般都是一個孩子。科技的發展可以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我現在所配戴的是一個小的設備,它能夠不斷地檢測我的健康狀況,我的身體情況,我覺得這樣的一個過程可以進一步發展,革新。中國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傳播系統,在這方面長遠來看,在中國在醫藥方面科技的發展,作為全球性的發展。

  • 七、請問一下凱文凱利,在《失控》裡面多次提到科技在改善人性。在人性和科技大規模融合的未來,您覺得我們的人性會被網路以何種方式、何種強度改變?

 

凱文凱利:我其實是非常樂觀的,對於網路業。我認為網路有的時候會被指控使人變得膚淺,而且人們用網路用的太多了,但是我覺得網路的好處或者網路的用處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我之前說過讀寫方式的華改變了我們的文化,網路其實擴大了我們的圈子,這實時都在發生,而且我也可以看到我自己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他們和全世界都有聯繫,和世界上其他國家說其它語言的人都有聯繫,因為我們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通過網路。所以,其他人被帶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他和我們自身組成了自我或者我們這樣一個圈子,在目前這樣一個全球化經濟的大背景下,我們沒有辦法去阻止它的發展,因為它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益處,我們相當於是一個集體社會,我們之間的相互支持,形成了一個圈子,如果這個圈子越大我們獲益就會越大。也就是說納入更多的人進來,形成更大的一個集體,形成一個更加強大的集體,這也是網路為什麼使人類不斷改進的一個原因。

第二方面,我一直認為科技越來越複雜,但是它也越來越生態,越來越有機,它越來越相當於納入了一個生態系統,而不只是一個機器,這對我們人類來說也是一個好的發展。互聯網一直是在改進我們的人性,我們自己其實是我們科技發展的一些產品,所以說科技讓我們變得更人性化。這也許是一個新的觀點,科技和人性永遠不是分開的,它使我們人變得更加人性化,因為我們人可以說是我們自己研製出來的一種產品,我們使我們的思維更加開闊,使我們的活動更加多元化,科技越來越發展,我們人就越來越人性化。互聯網也一樣,它不僅僅是為了獲利,不僅僅是一種商業模式,它使人變得更加人性化。

馬化騰:科技確實能夠讓傳統的方面有很大的突破,讓人們能夠從比較傳統僵化的社會生產組織中釋放出來,讓每個個體擺脫很多層級,或者損耗。迭代的速度快和損耗少,會讓整個人類的思想和能力的進化加快,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正面的因素。另外一方面,我也提出一些疑惑,如果科技真的是這麼好,使很多人的抗打擊能力會變得脆弱,就是說大家太依賴網絡了,什麼事就不會做了。也許這也是杞人憂天,就好像說現在回到原始社會是不是沒法生存,但網絡時代很多事情是秒級的,帶來的危害性挺令人憂慮的。就好像互聯網公司,網絡任何一個單點的故障,都會導致人的生活會停頓。我在思考,怎麼樣把單點的風險分散化,或者說云端是一個碎片,有點網格計算的意思,這樣會不會更可控。

  • 馬化騰的終極提問:整個網路對全球來說,人類已經在它其中哪個階段,後面是不是還有很多階段?或者短期一點說,未來十年我們能夠到達哪個階段?

 

凱文凱利:實際上我也想要按照天來看看網路,網路有多少天的歷史,如果我們這樣來算,網路只是一個嬰兒,二十年的時間,我們看到了很多重要的發明,看到了很多重要的產品。但是,還有更多的產品沒有開發。所以說,我們用的是過去二十年開發的東西。現在網路並不是我們在電腦上打個字,或者用手機上面的行動網路。實際上我們這兒所有的人,可能他們的手機都是通過某種方式連接在一起,我們稱之為物聯網,這實際上今後這個行業變化的一個趨勢。我們會看到終端的數量會進一步增加,服務器的數量也會進一步增加。儘管有很多人在建服務器群,有上千萬台的服務器,可能今後在雲裡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服務器。如果看一看我們現在,我們只是處在這樣一個進程的開始。

如果從十年、二十年來看,今後這個行業還會繼續發展,而且會和我們現在的狀況大不相同。如果一開始對於網路進行預測的話,我們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應該被線纜所聯繫起來,比如說你看電視,有實時的電視,有幾百個電視台,給你不同的選擇,選了之後立刻就會把內容在你的終端上播出來。當時我們並沒有預測到社交網路的繁榮發展,這才是網路真正的強大所在,網路並不是一個大電視。二十年之後,這個網路會變得更好,而且它會和現在完全不同,因為它會充滿了各種數據流,網絡上會有各種終端把人和網路連在一起。二十年以後,它會遍布我們周圍,還有在我們身體彼此之間產生流動,就好像我們生活在雲之中,我們本身就處在雲之中,我們本身也構成了雲。就好像我們生活在一片海洋之中,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雲就好像是空氣一樣離我們那麼近。我們不會再想網頁、瀏覽器這種東西,而是一種全新的視角,這實際上是在今後二十年旅途當中的一個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