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渡邊美樹/日本和民集團創辦人

孔子說:「不是很想長進的人,我不會教他如何探索;不是很想表達想法的人,我不會教他如何說出想法。教他一種知識,他如果自己不能想懂三種相關知識,這種人不必再教。」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篇〉 


 「喀躂、喀躂、喀躂、喀躂……」 
 愈靠近教室,這樣低沉的聲音就愈清楚。我擔任特定非營利組織法人(NPO)School Aid Japan(按,總部於二○○一年成立於東京,二○○九年改制為公益財團法人School Aid Japan。支援柬埔寨、尼泊爾當地興建小學與孤兒院、孩童就學、提供糧食與就業機會等計畫)的理事長時,拜訪柬埔寨的托摩凱歐村(Ta Mol Kraom)一所小學時發生的事。 

 「這是什麼聲音?是小朋友在吵鬧嗎?」 
 當我憂心地走進教室時,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這個聲音竟然是桌子角敲擊地板發出的撞擊聲。小朋友為了把身子湊向黑板前方的老師,所以碰撞到桌子,桌子腳才會敲擊地板發出聲響。 

 好幾雙澄澈的雙眸凝視著老師,「好不容易終於可以讀書了」的心情,似乎快把他給淹沒了,這股喜悅瀰漫在教室之中。我很感動,全身起雞皮疙瘩,身體不停地顫動。當我尋問孩子關於未來的夢想時,他們的眼眸一邊閃耀著光芒,一邊開始接二連三地說著:「我想當老師」、「我想當醫生」。擁有夢想的人全身會閃耀著光芒,柬埔寨小朋友的笑顏,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生活在日本的孩子又是如何呢?他們與柬埔寨的孩子相比,成長的環境富足了數倍,也能夠接受完整的教育;但是,只有少數的孩子,能像那群柬埔寨孩子一樣,明確地說出自己未來的夢想。年輕人也有所謂的尼特族(NEET,全稱是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於英國),他們不工作、不就學、也不找工作或參加職訓,這類年輕人愈來愈多。 

 不過,這並不表示日本的小孩子和年輕人不好。他們大多直率、認真又很優秀;但是,沒有夢想。但這也有不得已的一面:他們就算不朝著目標拚命前進,還是可以有一定水準的生活。在食衣住行等方面都十分充裕、無虞的環境下,生活太舒服,要有夢想是很難的。 

 那麼,這樣的孩子要如何扭轉沒有夢想的處境呢? 

 其實,有個夢想並不困難,一開始只要是「我想過更富裕的生活」或是「提高生活水準」這類單純的目標就可以了。你為了追求這樣的目標,很自然地就會開始為自己的夢想打算更多,例如不斷磨練自己,來實現夢想,或是懂得為了自己以外的人追求幸福。 還有一件事更重要:達成夢想,並不是人生的目的。為了實現夢想,人會不斷朝著目標前進,前進的過程中除了磨練自己,並且讓人對自己抱著「感謝之意」,我覺得這才是人生在世上的目的。

 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人們互相學習、關心,或是遇到貴人獲益良多。我認為孔子說的「不憤不啟」(不追求學問的人,我就不教他),正是這個意思。這句話也包含了另一個含意:對於沒有求知欲望的人,就算你教得再多,他也不會學習。事實也是如此,不是嗎?馬耳東風,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浪費時間。 

 唯有抱持夢想、不斷追求的人,才會遇到足以景仰為人生導師的人,並獲得教誨。渴望吧,追求吧,更要貪心地學習。就像探出身子、緊緊咬住學習樂趣的柬埔寨小朋友一般。 (本文摘自《讀論語,有什麼用?:2500年前的一本書,告訴你現今最務實的做人道理》,大是文化出版,2011年12月26日)


花蓮 (1).JPG 花蓮 (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