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明/關西學院大學兼任講師、非小說類作家

編按:善用時間一直是職場人士所關切的課題。平日的零碎時間該怎麼運用才會更有效益呢?本書摘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向...。

 修正工作內容後,會讓人擁有較以前更多的時間。如果能巧妙利用這種零碎的時間、在其中安插重要的工作,似乎是不錯的計劃。歷來商業經營類的書,也常建議利用這些零碎時間學習。 

 利用零碎時間處理雜務尚可,用來做重要工作則難。工作中斷後再去做其他事,待要恢復中斷前的緊迫感,需花費更多時間。 

 所謂緊迫感,意指動用知識從事那份工作的專注力。工作所需的知識必須儲存腦內,才能隨時派上用場。 

 一旦中途換做其他事,曾動用的知識就得暫時擱置,另一方面,新展開的工作須動用新的知識。等到重拾原來的工作後,又得重新自腦內開啟相關知識。 

 這種交替,很像遊走於電腦的記憶體與硬碟間的資料。 

 記憶體讀寫資料的速度很迅速,因此,作業資料與處理該作業資料的應用程式,會暫時自硬碟喚至記憶體以執行作業。但記憶體的缺點是,一旦電源中斷資料就會消失,所以必須勤快地將作業資料儲存到硬碟。 

 試想邊切換多個應用程式軟體邊執行作業的情況,例如同時開啟簡報軟體與網頁瀏覽器。

 在簡報軟體執行中途,為了調查資料而切換至網頁瀏覽器,有時會有即使選了網頁瀏覽器的選項,卻暫時沒有反應的情況。那是因為記憶體再度讀取其它應用程式需要時間。 

 這與中途更換工作的情況幾乎相同。人腦也一樣,要再度動用暫獲解放的知識,使之恢復至原來的狀態,需要相當的努力與時間。這種狀況若一再重複,原來八小時能完成的事,會延至十小時、十二小時,或者一週的工作卻花了十天或十天以上。 

 若想在零碎時間內插入重要工作,花費的時間絕對會超出預估。為避免發生這種情況,創造不中斷、能持續工作的完整時間,在此段時間內從事重要工作,相當重要。(本文摘自《杜拉克超強學習法》,天下雜誌出版 ,2011年9月28日)


-2011太魯閣峽谷馬拉松 (7).jpg -2011太魯閣峽谷馬拉松 (1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